关于刘晓义

刘晓义

刘晓义是一位艺术家、策展人、教育者与文化策略实践者,现为新加坡艺术团体“避難階段”的艺术总监。他被广泛认为是亚洲实验剧场与跨文化交流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中坚人物之一。 

二十多年来,他持续拓展剧场语言的实验边界,尤其擅长在跨文化、跨地域的语境中发起深度合作,致力于独立艺术生态的制度建构,并推动艺术与社会、科技、教育之间的多重对话。刘晓义亦活跃于策展、评论与教育界,近年来推动的多个平台如“最南阶段”、避难营末端试验避难学院等,均成为亚洲文化实践的重要网络。

他曾获李光耀金牌奖章、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青年艺术奖、《亚洲周刊》全球杰出青年领袖等多个重要荣誉。自2023年起,他担任中国江苏临江新区驻地艺术家,2024年出任新加坡艺术大学南洋艺术学院高级研究员,并于2025年受邀为德国吉森大学客座教授。 

剧场与创作实践

自2001年起,刘晓义参与了80余部剧场作品,身份涵盖导演、编剧、演员与构作。他的创作风格融合实验性、诗性与思辨性,尤其强调剧场作为观念场与社会装置的重新定义与介入方式。其作品曾被评论界称为“最具侵略性的新加坡政治性剧场作品”。

2017–2019年创作的后戏剧三部曲中,他通过现场装置、文本解构与观演关系的挑战,持续探索表演艺术与思维形式之间的张力。他的跨文化作品《一路未知》(2018),直接以新加坡文化政策白皮书为“剧本”进行批评,引发舆论震荡;而《爱因与斯坦》(2018)则开启了他对科学与艺术关系的长期探索,继而发展出与人工智能共创2018-2021)的研究型作品。

策展与文化构建

作为策展人与文化组织者,他始终关注如何通过艺术建立公共空间、知识机制与文化交流的方法论。自2017年起,他策划的最南阶段艺术计划,邀请来自亚洲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进行在地创作,构建起一个长期对话、交错与激荡的文化共同体。

2024年起,他发起了末端试验”——一个为独立艺术家提供创作、对话与游击呈现的平台;同期亦启动了避难营青年工作坊,汇聚亚洲新生代创作者展开身体、空间、文本、机构等课题的深度实践。

他认为,策展不仅是展示的形式,而是艺术政治的策略——如何组织知识、动员资源、激活空间与塑造可持续的文化结构。

评论与教育实验

作为教育者与评论人,刘晓义在新加坡艺术大学南洋艺术学院等机构长期授课,并于2025年受邀为德国吉森大学应用戏剧研究所客座教授。

他以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双重身份,参与亚洲剧场与文化制度的批判性写作。2014年,他创办新加坡首个中文剧评平台众观,致力于构建亚洲剧场评论与跨文化写作的实践生态;2019年完成一份横跨六国的文化政策研究报告,提出去中心化文化网络的操作性框架。

近年来,他提出自我机构化的概念,强调艺术家不仅是创作者,也是制度与组织方式的发明者。这一理念推动他于2020年创立避难学院”——一个面向青年文化实践者的国际孵化平台,迄今已汇聚来自14个城市的40位青年艺术家。

国际合作与影响力

刘晓义的作品与计划曾在亚洲、欧洲与美洲多个城市呈现与合作,足迹遍布新加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台北、东京、横滨、巴厘岛、雅加达、胡志明市、苏黎世、伦敦、布鲁塞尔、多伦多、吉森等地。他亦常被邀请担任国际艺术节的策展人、讲者或顾问,包括多伦多SummerWorks、东京艺术节Farm、德国当代亚洲表演艺术季、深圳蛇口戏剧节等等。

他的长期目标是构建一个非中心化、以亚洲经验为基础的艺术家合作网络,并以此作为推动文化制度转型与青年人才发展的平台。他持续扮演着连接者、提问者与架构者的角色,在体制边界与文化裂隙之间,探索可能的文化方法与未来路径。

主要剧场(编/导)作品

2024

绝响(新加坡) – 联合编剧/联合导演

万物静默:如是我闻 (新加坡) – 编剧/导演

一切世界海 (新加坡) – 编剧

想在废墟里读一遍罗马衰亡史(南通) – 编剧/导演

无声戏(南通) – 编剧/导演

说文解字 (南通) – 编剧/导演

2023

I Got My Eye On You (南通) – 编剧/导演

思考学院 (新加坡)  – 编剧/导演

上帝之死 (香港) – 编剧/导演

2022

你那边还好吗 (多伦多) – 策划/创作/制作

解密美术馆:遗失的百合 (新加坡)  – 联合编剧

与人工智能写作 (新加坡) – 策划/主编剧/导演

灵戏在线 (新加坡)  – 艺术总监/导演

2021

她门的秘密 (新加坡)  – 联合编剧

Offstage 3.0 (新加坡) – 编剧/导演 

大国民 (新加坡)  – 编剧/演员

2019

In Search of a Dream (日惹,巴厘,雅加达) – 导演

一路做梦 (新加坡) – 编剧/导演 

驚夢:凡爾賽宮的舊事 (香港) – 副导演

Offstage 2.0 (新加坡) – 编剧/导演

四四八 (新加坡) – 编剧/导演

2018

一路未知 (新加坡) – 编剧/导演 

一路未知 (东京) – 编剧/导演

大狗民 (新加坡) – 联合编剧

Offstage 1.0 (新加坡) – 编剧/导演 

爱因与斯坦 (新加坡) – 编剧/导演

2017

一路向南 (新加坡) – 编剧/导演 

一路向南 (东京) – 编剧/导演

冒犯观众 (新加坡)  – 导演

2016

到此一游 (新加坡) – 编剧/导演

后代 400  (东京) – 编剧/导演

后代 600 (南京) – 编剧/导演

后代 400 (新加坡) – 编剧/导演

后代 600 (新加坡) – 编剧/导演

水是枯竭 (新加坡) – 导演

2015

从头开始 (新加坡) -策划/艺术总监

郑和的后代 – Is (上海) – 编剧/导演

郑和的后代 – Was (南京) – 编剧/导演

郑和的后代 – Is (南京) – 编剧/导演

郑和的后代 – Was (新加坡) – 编剧/导演

郑和的后代 – Is (新加坡) – 编剧/导演

挣扎-多年以后 (新加坡)  – 编剧/导演

天门决 (新加坡)  – 编剧

2014

大音希声2 (南京) – 编剧/导演

大音希声2  (新加坡) – 编剧/导演

水往上流 (新加坡) – 编剧/导演

2013

15 (南京) – 编剧/导演

11•即兴高行健 (新加坡) – 编剧/导演

大猪民 (新加坡) – 联合编剧/导演

大音稀声 (新加坡) – 编剧/导演

行者悟空:七个关于理想生活的日常片段 (新加坡) – 联合编剧/导演

她门 (新加坡) – 联合编剧

2012

11•再即兴郭宝崑 (新加坡) – 策划/编剧/导演

《老九》音乐剧 (新加坡) – 编剧 

11•即兴郭宝崑 ((新加坡) – 策划/编剧/导演

2011

我城 (大理) – 编剧/导演

莎莎 (新加坡) – 编剧

2010

棺材太大洞太小 (新加坡) – 导演

父父子子 (新加坡) – 编剧/导演

2009

Sing to the Spring (新加坡) – 编剧/导演

2008

舞国女皇 (新加坡)  – 联合编剧

2006

猫人 (新加坡)  – 编剧

2005

魔奇星球 2105 (新加坡) – 编剧/导演

2003

 (新加坡) – 编剧

主要奖项

2024

全球杰出青年领袖,《亚洲周刊》

2023

新加坡金笔奖 (小说组),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

新加坡金笔奖 (诗歌组),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

艺术与文化遗产贡献奖章,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2022

南洋杰出青年校友奖,南洋理工大学

2021

新加坡金笔奖 (诗歌组),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

2017

新加坡金笔奖 (诗歌组), 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

2016

青年艺术奖,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

2015

生活!戏剧奖 (最佳原创剧本),海峡时报

2010

李光耀金牌奖,南洋理工大学

2001

第三届全球华人阅读报告大赛 (冠军),商务印书馆

1999

第一届全球华人阅读报告大赛 (冠军),商务印书馆

1998

新加坡教育部JM3 奖学金,新加坡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