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轴

2024

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三十一日 第二届避难营“自我机构化”在东布洲举行,汇聚来自香港、新加坡及中国的二十五位青年艺术家。

十二月十三日至二十一日 刘晓义参与河内版《诸神会:将军之死》的演出,该剧由荣念曾执导。同时,晓义担任 VICAS-Zuni 香港—东盟文化协同与战略论坛“高等教育的角色”策展团队核心成员。

十二月五日至八日 刘晓义受邀参加在印度尼西亚日惹文化公园举办的“克里达·潘查·达萨·瓦尔沙”活动,并执导印尼表演艺术大师Didik Nini Thowok七十岁生日庆典作品。

十一月三十日 由刘晓义与张子健共同创作的《绝响》在新加坡进行阶段性展示,该剧邀请了来自新加坡、韩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的五位资深表演艺术家,演员平均年龄七十二岁。

十一月二日至三日 刘晓义受邀赴深圳蛇口戏剧节国际文化论坛,并发表题为《剧场空间跨越的破与立》的演讲。

十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 刘晓义赴香港参加“2024粤港澳大湾区艺术文化交流会”,并发表关于艺术节与城市文化发展的复杂关系的演讲。随后,他在 Artism 发表文章《从首届香港演艺博览谈艺术节的多维角色》

十月十八日 刘晓义带领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代表团赴深圳进行一天访问。

十月十一日至十二日 湘灵音乐社与刘晓义合作推出三部曲《万物静默》,首部作品《如是我闻》由刘晓义执导,在新加坡首演。

九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 刘晓义正式受聘为成渝国际戏剧双城记的国际艺术顾问。

九月十五日至十八日 刘晓义受邀参加在中国广东佛山市举办的千灯湖戏剧节,担任会议发言人及评论员。

九月五日 亚欧文化基金会culture360 在播客系列《流动性机会与其它》中采访刘晓义,探讨在中国工作的复杂性与机遇。

八月十二日 新加坡艺术大学正式开幕,迎来首批当代华语剧场文学士(荣誉)课程的学生。该课程由刘晓义共同设计,并担任客座教授。

八月九日 刘晓义荣获《亚洲周刊》“全球杰出青年领袖奖”。

八月一日至四日 刘晓义编剧的《一切世界海》在新加坡首演,由实践剧场呈现。

七月八日至二十日 刘晓义赴香港参与荣念曾实验剧场《悲剧的诞生》,担任副导演及表演者。

七月一日 刘晓义正式受聘为新加坡艺术大学高级研究员,为南洋艺术学院提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咨询建议。

六月三十日至二十九日 由黄素怀与刘晓义共同策划的首届反艺术节“末端实验”在东布洲举办,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十六组艺术家,在三十小时内呈现十六个节目。

六月七日至十五日 刘晓义赴香港参与“荣念曾实验戏曲“《武生开打》演出,担任副导演及表演者。

六月四日及五月二十八日 应国际剧场评论家协会(香港)邀请,刘晓义策划并主持了“艺评人视角:聚焦亚洲当代演艺——新加坡”线上论坛,两场讨论聚焦于新加坡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华语戏剧及戏剧批评。

二月至三月 经过两周在北京的排练后,刘晓义与王翀的《他席地而坐 2.0》宣布取消在香港艺术节的演出。

二月十六日 刘晓义受邀为戏剧留学教育机构 Birdie 进行线上讲座,主题为“以跨越为策略”

十二月二十九日至一月二日 首届避难营“说文解字”在东布洲举办,汇聚了来自澳大利亚、新加坡和中国的十七位青年艺术家。

2023

十二月二十七至二十八日 刘晓义受邀担任第二届深圳湾区青年戏剧季“金鸽蛋”青年孵化计划的评审。

十二月二十二日 刘晓义作为特邀观察员和评论员,出席在重庆举行的“国际⼥性艺术家表演艺术新浪潮计划”,发表了关于艺术家驻地和亚欧两地的女性艺术家生态的见解。

十二月二日 刘晓义获颁新加坡最高荣誉的创意写作比赛“金笔奖”的两个奖项:小说组冠军和诗歌组季军。

十一月二十七至十二月一日 刘晓义在东布洲举办了“创意与我有?关系”的创意工作坊,和参与者探索了身体表达、公共空间、符号建立、故事创作、结构意识等主题。

十一月 《拾日谈——荣念曾与刘晓义疫情中谈艺录》出版。

十月三十日 刘晓义为“东布洲国际动画周”创作了开幕演出“I Got My Eye On You”。

十月十六至二十二日 刘晓义和荣念曾、胡恩威在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共同呈献了三部“一桌二椅”作品。刘晓义创作的作品是由松岛诚和Didik Nini Thowok演出的《思考学院》,探索艺术教育的历史和未来。

十月 刘晓义受 Europe Asia Foundation(亚欧基金会)邀请,为中华区进行一系列艺术资助的策略性研究。

九月二十三日 刘晓义获颁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颁发“艺术与文化遗产贡献奖章”。

八月十六至二十六日 刘晓义作为召集人、导师和评委,参与了溪口戏剧节。

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五日 刘晓义受“二高表演”邀请,前往广州与二高(广州)、邱智华(台北)一起主持了第11季创作实验室。刘晓义主持的工作坊围绕他所提出的“自我机构化”展开。

七月一日 刘晓义受邀成为南通东布洲驻地艺术家。

六月 刘晓义受德国哥廷根大学东亚研究中心邀请,成为“当代亚洲表演艺术与行为艺术季” 的联合策划人。

五月十三日 刘晓义为中国艺术管理领域的首家综合服务型NPO组织“艺管界”做了名为《未来艺术家:以自我机构化为策略》的讲座。

四月十九日 刘晓义应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校长艺术与文化倡议”的邀请,在《全球对话 | 华人实验表演上发表演讲。

四月十八至五月十八 刘晓义在香港举办 6+1 不只表演工作坊,20 位青年艺术家参加,并创作了两部名为《上帝之死》的新作品。

四月十五至五月七日 第一届“斯芬克斯元宇宙戏剧节”在北京举办。刘晓义与人工智能在他2021-2022年的“与人工智能写作”的研究中,共同创作的剧本《一笔交易》在该艺术节上演,由程文明执导。

三月 刘晓义成为了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的“艺评笔阵”的专栏主笔,撰写了《文化评论之殇》《文化评论的网络建立》等文章,讨论香港的文化评论环境。

一月六日 避難階段2020年制作的两部影像作品《后戏剧剧场系列:突破界限》和《最南阶段:跨越边界中国重庆首届国际光影艺术节中,于江风戏剧集市的个展上与中国观众见面。

一月 刘晓义继续担任香港先锋艺术团体进念·二十面体的驻团艺术家。

2022

十二月八日至九日 刘晓义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举办的“第一届当代亚洲戏剧国际研讨会”上发表题为《以跨越为策略》的演讲。

十一月十四至二十一日 刘晓义随進念.二十面體团队前往泰国曼谷朱拉隆功大学参加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主持了一次文化会议,并举办了多场交流工作坊。

十一月十日至二十日 避難階段与南洋艺术学院(NAFA)合作推出两部作品:冒犯观众(导演:洪艺冰)和理想学校(导演:李邪)。

十一月十日 刘晓义荣获南洋理工大学“杰出青年校友奖

十月十日至十一月八日 刘晓义参加了 OpenScape 的在线驻留项目 “让我们(不要)谈论政治正确”。OpenScape由瑞士舞蹈网络 Reso 发起,并得到苏黎世州转型基金和 Pro Helvetia 的支持。

九月二十一日 刘晓义受邀成为东京艺术节Farm的客座讲师,并进行了一个《数码化为策略》的专题演讲。

九月九至二十六日 刘晓义随進念.二十面體远赴波兰参与多维度国际艺术节,并主持了一个文化论坛,开展数个身体工作坊和讲座。

八月四至十四日  刘晓义受邀成为多伦多Summerworks艺术节的Artist At Work项目三位国际策展人之一 。他邀请了中国艺术家小珂共同创作了线上作品: 《你那边还好吗》。

七月一日  刘晓义赴香港开始他第二阶段于進念.二十面體的艺术家驻留计划。

六月一日  来自12个城市的24名艺术家加入了第二届  (2022-2024) 避难学院

三月三十一日  来自10个城市的16名艺术家完成了他们在第一届 (2020-2022) 避难学院 两年的旅程。

三月三十一日  《与人工智能写作完成。

三月二十二日 《灵戏在线完成。

2021

十月十五日   《与人工智能写作》启动。它是避難階段“不再剧场”的项目之一,探索剧场新形式。

九月十五日  《灵戏在线》启动。它是避難階段“未来亚洲计划” 项目之一,延续了“最南阶段”促进长期跨文化交流和创作的宗旨。

七月十二日  《十日谈》:荣念曾(香港)和刘晓义的网络对谈节目上线。 

五月十八日  Asian City Crossings 出版。这本书由学者Rossella Ferrari和Ashley Thorpe编辑,以亚洲角度考察城市与演出之间的关系。刘晓义作为其中一位作者在书中分享并探讨了最南阶段艺术节的概念。

四月十七日 刘晓义受邀前往香港成为進念.二十面體2021年度的驻团艺术家。

三月三十一日 由刘晓义青年艺术家奖奖金支持的“不再剧场” 研究和发展项目完成。

一月二十九至三十日  避難階段在M1艺穗节呈献 OFFSTAGE 3.0 。由于当时的新冠疫情社交距离措施,演出在线下和线上同时呈现。

2020

十一月二十三日 避難階段出品了 《后戏剧剧场系列 – 突破界限》,这是一个记录了华艺节三个委约作品的记录短片。

十一月二十日 避難階段出品了《最南阶段 – 跨越边界》,这是一个记录了其跨文化艺术节“最南阶段”的前三年的记录短片。

十一月七日 避難階段公布了由Feral所设计的新徽标.

十一月十三日 Liu Xiaoyi was invited to the 2020 FACP 高雄在线会议衛武營国际研讨会分享他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探索和未来计划。

七月六日 刘晓义发起的《错话》,一个在新冠疫情期间展开的三位艺术家在线对话系列,将刘晓义、林人中(巴黎/台北)和王翀(北京)聚集在一起。

五月三日 避難學院第一屆(2020-2022) 正式开始.

三月三十一日 避難階段离开国家艺术理事会种子资助计划。

三月二十五日 在三年租约结束之后,避難階段从“楼梯间”搬到晓义的住家。

三月一日 刘晓义应邀成为Re-Connect Online线上表演艺术节的国际策展委员会成员,该艺术节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在“社交距离”时代重新连接艺术家和观众。第一届艺术节在3月25日至4月17日期间举行,有45场线上表演和20场讲座和讨论。

2019

十一月五至十日 避難階段联合進念.二十面體于 Centre 42 呈献第三届 最南階段項目 《一路做夢

六月十二日至十一月二十五日 避難階段整合了其国际交流计划:”一桌多椅“项目,该项目和国家艺术理事会的“能力发展奖助计划”达成了伙伴关系。

七月八日 避難所 第三学年开始。

四月二十二日至六月八日 避難所 在“楼梯间”向观众开放了OFFSTAGE 2.0背后的创作过程。

二月十九至二十三日 滨海艺术中心委约避難階段制作的《四四八》在2019年的华艺节上演。

2018

十二月二十九日 刘晓义提交了他的“青年艺术奖”资助计划,该计划是一个跨越艺术和技术的实验性艺术项目,即“不再剧场”系列。

十一月二至十一日,避難階段在Centre 42 呈献了第二届最南階段项目 一路未知》。

八月二十九日至十月二十九日 避難階段展開第二年的第二个国际交流项目:“一桌二椅国际交流”。

七月十六日 避難所 第二学年开始。

五月三十日至六月三日 避難所的首部作品 OFFSTAGE 在“楼梯间”演出。

五月一日 避難階段搬入其第一个自主经营的空间“楼梯间” STAIRCASE,这个位于工业园区里的空间的地址是Soon Wing Industrial Building, #06-14.

三月一至四日 滨海艺术中心委约避難階段制作的爱因与斯坦》于2018年的华艺节上演。

2017

十二月十二至二十四日 避難階段在艺术之家呈献首届的最南階段項目

九月九日至十二月九日 避難階段展开其首年的国际交流项目:“一桌二椅国际交流”。

七月一日 避難所 第一学年开始。

六月二十日 避難階段注册为一家担保有限公司。

四月一日 避難階段获得了国家艺术理事会种子基金的资助,期限为2017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

二月十至十二日 滨海艺术中心委约避難階段的首个作品《冒犯观众》于2017年的华艺节上演。

二月一日 由黄素怀设计的第一个徽标定稿。

2016

十二月二十九日 避難階段提交国家艺术理事会种子基金资助计划的申请。

十一月至十二月 在经过数次会议之后,四位创团成员决定成立避難階段

十月四日 刘晓义获颁青年艺术奖,这是新加坡授予青年艺术工作者的最高奖项。